1. 主要污染物及产污环节分析
1.1 施工期主要污染物及产污环节
1.1.1 施工期废气
施工期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及汽车尾气。施工扬尘主要来源于土方挖掘、回填土时产生的扬尘,土方及建筑材料堆放过程产生的扬尘,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过程产生的扬尘等场地扬尘,汽车运送材料时引起道路扬尘以及施工场地面二次扬尘等。
1.1.2 施工期废水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施工废水主要产生于设备冲洗过程中,经核算,废水预计产生量约为10m³/d。此类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石油类。施工场地内施工废水以及进出施工营地的车辆清洗废水经临时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设备清洗和道路降尘。
生活污水来源于施工人员生活用水,主要为施工人员洗漱用水及冲厕用水。项目的施工人员约为50人。生活用水定额均按60L/人•d计,施工期共8个月,则施工期生活用水总量为3.0m³/d,施工期按0.8的排污系数,则排放量为2.4m³/a。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和氨氮。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农田施肥,不外排。
1.1.3 施工期噪声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运行噪声。施工机械噪声源强见下表:
序号 | 设备名称 | 单机最大噪声(dB(A)) |
---|---|---|
1 | 推土机 | 95 |
2 | 挖掘机 | 90 |
3 | 铲运机 | 90 |
4 | 5t载重汽车 | 95 |
5 | 装载机 | 80 |
6 | 蛙式打夯机 | 90 |
7 | 插入式振动器 | 95 |
1.1.4 施工期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按0.5kg/(d•人)计,则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5kg/d(6.0t)。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建筑垃圾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及时清运、处置。
1.1.5 施工期生态影响
施工期生态影响主要包括施工占地对陆生植被的破坏、施工噪声和振动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以及施工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1.2 运营期主要污染物及产污环节
1.2.1 运营期废气
运营期废气主要为若维护人员不及时清理水中腐败物,可能会产生的少量恶臭污染物。但恶臭气体大部分经基质和植物根系吸收,对外散失少,其产生量较微弱,对环境的影响也微弱。
1.2.2 运营期废水
运营期废水主要为管理人员生活污水。管理人员平均日用水量按50L/d计,则管理人员生活用水量为0.2m³/d、即73.0m³/a,生活污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80%计,则管理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16m³/d、即58.4m³/a。项目管理人员生活污水依托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进入项目人工湿地工程。
1.2.3 运营期噪声
运营期噪声主要为曝气装置等设备运行过程产生的噪声,噪声值约为78~80dB(A)。主要生产设备噪声源强见下表:
位置 | 设备数量(台/套) | 噪声源强 | 采取措施后的噪声削减量dB(A) | 降噪后的噪声源强 | 持续时间(h) | 核算方式 |
---|---|---|---|---|---|---|
项目人工湿地工程 | 2 | 78 | 15 | 63 | 8760 | 公式法 |
叶轮曝气装置 | 1 | 78 | 15 | 63 | 8760 | 公式法 |
潜水泵 | 4 | 80 | 15 | 65 | 8760 | 公式法 |
1.2.4 运营期固体废物
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管理人员生活垃圾和湿地维护过程中收割、枯萎的植物残体。管理人员生活垃圾设置垃圾桶,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植物残体定期收割处理水生植物残体,外售至养殖场作为饲料利用。
1.2.5 运营期地下水及土壤影响
根据项目初步设计方案,项目人工湿地工程中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折流人工湿地、生态稳定塘均为构造湿地,不需要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同时,项目也不需要进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2.6 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
项目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人工湿地对区域水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随着人工湿地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试试,新一代AI效率神器